“不含糖,還甜”是多年前一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語,但也可能有不少消費者心里還有這樣的疑問,“既然不含糖,為什么還會甜?”
其實我們吃東西之所以能感覺到甜味,是因為我們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受到了刺激,并不是因為我們所吃的東西含糖。我們舌頭上的味蕾,能接受碳水化合物上羰基的刺激感受到甜味,而糖類恰巧是多羰基醛或酮。因此我們會有比較簡單的想法-有甜味的就是糖。
除了糖之外,很多物質也能刺激味蕾產生甜感,主要有人工合成甜味劑、糖醇類甜味劑和非糖天然甜味劑三大類。
甜味劑的共同特點是極少參與人體吸收代謝,故提供能量較少或基本不提供能量。相同的食物使用甜味劑代替傳統糖后,在保持食物甜美口味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由糖帶來的能量,是幫助我們控制能量攝入量的好手段。
此外,甜味劑也為需要進行血糖控制的消費者帶來了更豐富更美味的食品選擇。因為甜味劑基本不參與人體代謝,也就不會帶來血糖的波動,對血糖更友好。
甜味劑在我國按照食品添加進行管理,食品按照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使用都是安全的,消費者可放心進行食品的選擇。
同時,甜味劑一般也不能為微生物所利用,所以在人體口腔環境不會被微生物利用所產酸,也利于降低齲齒發生的風險。
總結:
1.甜味和糖沒有必然的聯系,無糖食品同樣可以擁有甜味。
2.甜味劑基本不參與人體代謝,帶來能量少,血糖友好。
3.甜味劑不會被口腔微生物利用,利于降低齲齒發生的風險。